张北司炉工为北京千家万户送温暖

来源:   时间:2021-11-29 13:36:45

  张北司炉工为北京千家万户送温暖

  本报记者 丰家卫 通讯员 石炎夏

  每年深冬供暖季,是徐玉和刘素清最忙的时候——他们要在10月底赶到北京做司炉工,一待就是四个半月,春节也不回家。

  河北省张北县就业服务局副局长赵红松介绍,每年一到供暖季,张北司炉工们就在当地就业服务局的培训和安排下离开家乡,前往首都北京,到各个供热企业上岗,为北京千家万户送去温暖的同时,实现打工种地双丰收。目前,张北司炉工遍布北京40多家供热企业,占据北京供热市场10%。

  供暖季人均增收近2万元

  北京今冬第一场大雪的前几天,在张北县就业服务局门口,3辆大巴车一字排开,第一批共计130名司炉工拿着24小时核酸检测报告,整装待发。

  “今年天冷得比较早,北京那边发了通知提前供暖,我们也比往年提早出发了。”51岁的徐玉和45岁的刘素清,是张北县馒头营乡新地湾村的一对夫妻,也是此次司炉工队伍中的成员。

  “今年是我们要在外地过春节的第6个年头了。”刘素清说,“一个冬季,我们夫妻二人可以拿到3万多元的工资,虽然不能回家过年,但依然感觉很幸福、很满足。”刘素清笑着说。

  据了解,张北县每年输往北京的司炉工中,很多是“夫妻档”,他们配合默契,成为张北司炉工队伍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和徐玉和刘素清夫妻一样,李文元夫妻每年10月底便会前往北京丰台区烧锅炉。“相比农活,司炉工工作环境舒适,我们也成了都市上班族。忙一个供暖季,次年三月北京停暖的时候我们回到村里,开始准备春耕,夏天的时候我们还在村里经营农家院,一年四季都不闲着。”李文元告诉记者,他们夫妻俩每年总收入可达20多万元。

  “夏天当村民,冬天当市民,打工种地两不误,一年四季有收入。”赵红松这样总结张北司炉工的从业特点。他介绍,张北县每年有组织地输出司炉工500余人,其中夫妻司炉工就有200多对,每个供暖季人均增收1.8万元左右。

  品牌劳务蹚出增收新路

  张北司炉工历史悠久。“当初选择司炉工作为张北县劳务技能培训重点,是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经过多次市场考察后慎重决定的。”赵红松介绍,一方面,张北距离北京较近,有着地理位置优势和便利的交通条件;另一方面,通过对北京劳务市场用工情况多次调研发现,供暖季的北京大量缺乏司炉工,且司炉工对学历要求不高,非常适合冬季赋闲在家的大量农村劳动力。

  从1995年起,该县面对全县适龄人员正式开展司炉工技能培训工作,北京市西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每年派出专业技术人员对张北司炉工进行技能培训,大幅提高了外出司炉工的职业技能水平。

  历经30年的发展,张北司炉工从最初的燃煤司炉工发展到现在的燃油燃气司炉工,从卖苦力转变为掌握劳动技能、考取司炉操作证书的技能人才。

  如今,“张北司炉工”已经成为响亮的劳务品牌,今年10月,“张北司炉工”被人社部认定为“就业带动类”劳务品牌。在此前脱贫攻坚关键时期,在“张北司炉工”劳务品牌的辐射带动效应下,全县3563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有劳动能力的20388人全部实现稳定就业。在去年张北县实现整县脱贫摘帽后,该品牌继而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

  “品牌叫响,队伍越来越大,目前张北司炉工从业人员由起初的郝家营乡中都草原等旅游区周边村民发展到公会、馒头营等全县12个乡镇2000余名劳务人员。”赵红松说,这些人员夏天依托坝上旅游资源开展旅游服务,冬闲季节从事司炉工作,为贫困地区巩固脱贫成果蹚出了一条稳定增收的新路子。 【编辑:卞立群】

关键词:

上一篇:北京燃气为雄安新区首批安置房通气
下一篇:内蒙古满洲里启动全员核酸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