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宫赋原文及翻译_春望 原文的翻译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23-06-15 11:51:40

1、《春望》唐代: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3、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资料图)

4、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5、译文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

6、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

7、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半年多,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

8、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

9、“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10、”诗篇一开头描写了春望所见:山河依旧,可是国都已经沦陷,城池也在战火中残破不堪了,乱草丛生,林木荒芜。

11、诗人记忆中昔日长安的春天是何等的繁华,鸟语花香,飞絮弥漫,烟柳明媚,游人迤逦,可是那种景象今日已经荡然无存了。

12、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又令人满目凄然。

13、诗人写今日景物,实为抒发人去物非的历史感,将感情寄寓于物,借助景物反托情感,为全诗创造了一片荒凉凄惨的气氛。

14、“国破”和“城春”两个截然相反的意象,同时存在并形成强烈的反差。

15、“城春”当指春天花草树木繁盛茂密,烟景明丽的季节,可是由于“国破”,国家衰败,国都沦陷而失去了春天的光彩,留下的只是颓垣残壁,只是“草木深”。

16、“草木深”三字意味深沉,表示长安城里已不是市容整洁、井然有序,而是荒芜破败,人烟稀少,草木杂生。

17、这里,诗人睹物伤感,表现了强烈的黍离之悲。

18、“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19、”花无情而有泪,鸟无恨而惊心,花鸟是因人而具有了怨恨之情。

20、春天的花儿原本娇艳明媚,香气迷人;春天的鸟儿应该欢呼雀跃,唱着委婉悦耳的歌声,给人以愉悦。

21、“感时”、“恨别”都浓聚着杜甫因时伤怀,苦闷沉痛的忧愁。

22、这两句的含意可以这样理解:我感于战败的时局,看到花开而泪落潸然;我内心惆怅怨恨,听到鸟鸣而心惊胆战。

23、人内心痛苦,遇到乐景,反而引发更多的痛苦,就如“营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那样。

24、杜甫继承了这种以乐景表现哀情的艺术手法,并赋予更深厚的情感,获得更为浓郁的艺术效果。

25、诗人痛感国破家亡的苦恨,越是美好的景象,越会增添内心的伤痛。

26、这联通过景物描写,借景生情,移情于物。

27、表现了诗人忧伤国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

28、“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29、”诗人想到:战火已经连续不断地进行了一个春天,仍然没有结束。

30、唐玄宗都被迫逃亡蜀地,唐肃宗刚刚继位,但是官军暂时还没有获得有利形势,至今还未能收复西京,看来这场战争还不知道要持续多久。

31、又想起自己流落被俘,扣留在敌军营,好久没有妻子儿女的音信,他们生死未卜,也不知道怎么样了。

32、要能得到封家信多好啊。

33、“家书抵万金”,含有多少辛酸、多少期盼,反映了诗人在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

34、战争是一封家信胜过“万金”的真正原因,这也是所有受战争追害的人民的共同心理,反映出广大人民反对战争,期望和平安定的美好愿望,很自然地使人产生共鸣。

35、“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6、”烽火连月,家信不至,国愁家忧齐上心头,内忧外患纠缠难解。

37、眼前一片惨戚景象,内心焦虑至极,不觉于极无聊赖之时刻,搔首徘徊,意志踌躇,青丝变成白发。

38、自离家以来一直在战乱中奔波流浪,而又身陷于长安数月,头发更为稀疏,用手搔发,顿觉稀少短浅,简直连发簪也插不住了。

39、诗人由国破家亡、战乱分离写到自己的衰老。

40、 “白发”是愁出来的,“搔”欲解愁而愁更愁。

41、头发白了、疏了,从头发的变化,使读者感到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愁怨,读者更加体会到诗人伤时忧国、思念家人的真切形象,这是一个感人至深、完整丰满的艺术形象。

42、这首诗全篇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练,言简意赅,充分体现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43、且这首诗结构紧凑,围绕“望”字展开,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结合。

44、诗人由登高远望到焦点式的透视,由远及近,感情由弱到强,就在这感情和景色的交叉转换中含蓄地传达出诗人的感叹忧愤。

45、由开篇描绘国都萧索的景色,到眼观春花而泪流,耳闻鸟鸣而怨恨;再写战事持续很久,以致家里音信全无,最后写到自己的哀怨和衰老,环环相生、层层递进,创造了一个能够引发人们共鸣、深思的境界。

46、表现了在典型的时代背景下所生成的典型感受,反映了同时代的人们热爱国家、期待和平的美好愿望,表达了大家一致的内在心声。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键词:

上一篇:杨春思:阿拉伯国家钱币上的中国建造 天天热文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