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文汇网 时间:2023-08-11 16:18:53
近日,上海科技馆旗下品牌科普资源“中国珍稀物种”系列纪录片,与游戏公司乐元素旗下3款游戏《开心消消乐》《偶像梦幻祭2》《开心水族箱》展开联动,“破圈”开发科普游戏“守护之旅”。
科学与游戏相结合,“破圈”效果令人惊叹:在短短一个月的活动期间,累计超11亿人次参与,共解锁珍稀物种科普知识高达2亿条,社交媒体专属话题阅读量逾亿。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科普游戏如何不露声色地将科学知识融入游戏之中,“玩”出科学的同时也在市场上彰显强劲生命力?在3年多的探索中,上海科技馆逐步摸准了市场脉搏,在将游戏作为科普“下一站”载体之路上迈出坚实一步。
“出圈”游戏,国家奖科普片谋求新突破
大熊猫、黑颈鹤、藏狐、普氏野马……“中国珍稀物种”系列纪录片是上海科技馆科普展教的“拳头”产品。4年前,这一系列迎来迄今为止最辉煌时刻——荣获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
达到这一里程碑后,上海科技馆并未就此止步,而是持续寻求创新。他们不仅将纪录片素材剪辑成适合网络传播的短视频,还积极寻找合作者,打开新的“出圈”之路,让更多人了解和热爱这些珍稀动物。
2021年,上海科技馆与乐元素合作,推出一款让玩家认养新生普氏野马“奔奔”的游戏。游戏推出仅短短一周,就有约9800万人次参与游玩,助力野马累计奔跑达到1600亿公里。
今年年初,乐元素找到上海科技馆,希望延续“中国珍稀物种”系列的合作。据上海科技馆科普游戏平台负责人杨帆介绍,乐元素看中的是这个系列的科学与文化价值。在这款游戏里,呈现了30多张来自“中国珍稀物种”系列纪录片和中国一线野生动物摄影师的珍贵图片。
登录“开心消消乐”游戏页面,玩家可以化身巡林员,深入我国首批国家公园之一的大熊猫国家公园,为生活在4种不同栖息地的“伞护物种”——大熊猫、雪豹、林麝和水獭,扩建他们的生活领地。在此期间,玩家可跟随游戏逐步了解相应物种的生活习性。配合70个科普趣味见闻及问答,这款游戏俨然成为一部移动的动植物科普小宝典。
坚持市场认同,用趣味与策略性“黏住”用户
将大量知识点融入游戏是过往科普游戏制作的常规思路,而上海科技馆开发的科学桌游《大熊猫国家公园》则打破了这一传统,把简洁的科学概念与游戏机制合二为一,将娱乐过程巧妙地转化成学习过程,使科普不动声色却无处不在。
除了趣味性,这款科学桌游的策略性也非常强。在游戏过程中,玩家需要不断思考如何将手中的牌“连点成面”,在此过程中,保护珍稀物种、建立生态廊道等重要理念也无声无息地渗透到玩家心中。
市场认同是上海科技馆科普游戏团队始终秉持的理念。《大熊猫公园》桌游曾在众筹平台上进行过试水。在短短的一个多月时间里,便有760多人支持了这个项目,获得了超过10万元的众筹资金。而自从这款桌游上市以来,已经成功售出1500份。
“此次合作开发‘守护之旅’,我们以创新的方式,将《大熊猫公园》的理念移植到了玩家的手机屏幕上。”杨帆说,双方团队围绕“大熊猫国家公园”的4种不同生态环境,设计了体验周关卡,让玩家能深入了解每个代表性物种的生境,并获得独特而新颖的体验。
影游联动,首批5个国家公园将“游戏化”
今年年初,依托“共享+共建”理念,作为国内首个由科普场馆创立的游戏平台,上海科技馆科普游戏平台正式对外揭牌。乐元素成为首家入驻企业,另有多家游戏企业正在积极洽谈中。
推动科普游戏开发,加大科普游戏的传播推广力度,是我国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一个重要抓手。早在2018年,上海科技馆就开始开拓科普教育的新媒介,将游戏元素融入其中。从首届中国科普游戏大会到深受玩家热爱的原创科学桌游《大熊猫国家公园》,从“中国珍稀物种”系列纪录片到“影游联动”的探索,每一步都清晰地表明,上海科技馆正在以踏实探索创新科普形态,引领行业发展。
杨帆透露,上海科技馆计划把中国首批5个国家公园全部作为素材开发成游戏。继《大熊猫国家公园》之后,目前《三江源国家公园》的桌游设计也已近尾声。从纪录片到科普游戏,“中国珍稀物种”拓展了品牌边界,“玩”出科学也彰显了强劲的市场生命力。
作者:沈湫莎
图片:上海科技馆提供
责任编辑:许琦敏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键词: